馬尾藻持續(xù)蔓延,衛(wèi)星發(fā)現墨西哥到非洲的大西洋表面大量藻類繁衍

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寶庫,也是海洋生物的家園。倘若河流里面長滿了水藻,那么魚蝦就會難以生存。如果這種狀況發(fā)生在海洋上會怎么樣?

馬尾藻,一種有臭味的海藻,正成群結隊地穿越大西洋,蔓延在大西洋的表面。

從墨西哥到非洲,這廣闊無垠的大西洋上可以看見某些東西是棕色的、黏糊糊的,并且被沖到了海灘上。

這些棕色的東西就是馬尾藻。一種氣味難聞的海藻,在過去的幾年里,它大量的聚集在西洋上,并從墨西哥向非洲蔓延。在衛(wèi)星上,馬尾藻看起來像一個單一的、巨大的物體,但它出現在海灘上的卻是一堆臭氣熏天、黏糊糊的東西。遠遠看起來,那些堆積在海邊的馬尾藻就像個小土丘,但實際上它們是海洋生物的殺手。

科學家們在《科學》雜志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確認了大西洋大馬尾藻帶的存在。2011年,研究人員首次通過歐洲航天局的衛(wèi)星發(fā)現了褐藻,當時觀察到褐藻大量生長。從那以后,幾乎每一年,海藻在夏天開花,在冬天結籽,當溫度再次開始上升時,這種循環(huán)就會重復。盡管2018年的夏天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片海藻,大約5500英里長,但目前的海藻量也沒有減少多少。研究表明,這種海藻在大西洋上蔓延現象不會很快消失。

至少從2011年開始,這種臭氣熏天的海藻每年夏天都會在大西洋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墊子,然后被沖到岸上。海藻的生長需要營養(yǎng),我們知道河水中磷含量過剩就會導致水藻滋生,那么海洋中的營養(yǎng)物質從何而來呢?

是什么讓這片海藻變得這么大呢?有跡象表明,肥料是從亞馬遜河流出的,營養(yǎng)物質從西非沿岸的深水上涌。波動的海洋溫度、鹽度和營養(yǎng)含量也對馬尾藻的繁衍起了作用。但是馬尾藻過剩繁衍的原因仍然不是很具體,也許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

雖然沒有簡單的答案可以解釋馬尾藻增長,但科學家們把大量出現的水華稱為“新常態(tài)”,這表明水體污染是環(huán)保問題中亟待解決的事情。當你的暑假到來,當你在海邊曬日光浴的時候,就要為可能出現大量的海藻做好準備了,我們可不希望在海邊游泳時被那臭氣熏天的馬尾藻所掃興。

Related Posts

●配鹽系統(tǒng)中的活性炭缸,能過濾吸附對魚有害的重金屬元素以及在壓罐內培育有益的細菌,對水進行生化過濾。 Read More

小小微藻炭,治理養(yǎng)殖底泥重金屬污染的大能手

在水產養(yǎng)殖的池塘底部,悄悄藏著一個 “隱形殺手”—— 重金屬污染。鎘(Cd)、鉻(Cr)、銅(Cu)等重金屬就像潛伏的敵人,不僅會破壞底泥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可能順著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不過別擔心,科學家們找到了一位 “超級英雄”—— 微藻生物炭,來對抗這些頑固的重金屬污染。…

同是Omega-3來源,微藻可否替代魚類? Read More

池塘里的高溫生存戰(zhàn)!微藻如何帶著魚群逆風翻盤

當夏日高溫把池塘變成 “熱水鍋”,魚群急得團團轉時,水中的 “綠色智囊團”—— 微藻,正悄悄上演一場 “自救 + 帶飛” 的神級操作!這些微米級的小生命,用三個硬核操作扛住熱浪,還順手給魚群搭起了 “庇護所”,堪稱自然界的最佳隊友!…

Read More

海洋酸化對微藻營養(yǎng)價值及魚類攝食行為的影響

海洋酸化是因海洋吸收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CO?)引發(fā)的海水 pH 值持續(xù)下降現象。自工業(yè)革命以來,海洋表層 pH 值已從 8.15 降至 8.05,氫離子濃度增幅達 26%。據預測,至 2100 年,海水 pH 值將進一步下降 0.14-0.43 個單位。這一過程主要由人類活動排放的 CO?驅動…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