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作為生物質燃料的原料備受關注的原因在于可大量生產。據日本筑波大學研究組估算,1公頃玉米每年可產油172升,大豆可產油446升,而藻類預計可產油幾萬~10萬升以上,有望實現(xiàn)大量生產。
如果用生物質燃料滿足全球所有石油需求,玉米需要相當于全球現(xiàn)有耕地面積14倍的耕地,而培養(yǎng)藻類所需的土地面積僅為全球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幾。藻類的單位面積產量遠遠超過其他植物。由于藻類實際上并不需要使用耕地,因此可以說幾乎不會對食品生產產生影響。
可大量生產生物質燃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如果得以實現(xiàn),燃料采購便可不再依賴產油國,而是由本國自行生產。
今年7月,美國及日本等22個國家在夏威夷海域舉行了環(huán)太平洋聯(lián)合軍演(RIMPAC ),其中使用生物質燃料的艦隊進行了公開軍演。美軍用于演習的生物質燃料包括利用食用油加工的燃料和從藻類中提取的燃料2種。力爭在驅動戰(zhàn)斗機及艦隊的燃料方面減少對中東地區(qū)的依賴。當時艦隊指揮官對媒體表示,“生物燃料可彌補美軍的弱點”。美軍已經將生物質燃料定位為戰(zhàn)略物資。
美國能源部(DOE)作為國家事業(yè),力爭實現(xiàn)藻類生物質燃料的商品化,今年2月公布了新增加1400萬美元補貼的計劃。之所以投入大量資金,推動民間進行相關研發(fā),是因為這也是安全保障方面的主題。由于具有可大量生產潛力的藻類的登場,生物質燃料的重要性已不再局限于可再生能源,而是被看作獲得可替代石油的國產燃料的手段。由于新興市場國家迅速發(fā)展、資源量有限以及產油國政局不穩(wěn)等原因,原油價格很有可能進一步上漲,各國對能源安全保障愈發(fā)擔心。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培養(yǎng)光反應器可以實現(xiàn)60L水體的藻類培養(yǎng),并含有自動化控制設備,歡迎做藻類研究的科研機構或者公司個人咨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