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曬水法

出處:漁愉魚 作者: 中國水產(chǎn)養(yǎng)殖網(wǎng)?2014年06月30日

很多時候通過肉眼觀察,并不能知道水中藻類的生長密度,或是長了哪些藻類;而顯微鏡操作對許多養(yǎng)殖戶來說成本太高,且花費時間較長。小魚找到一種簡單的判斷方法,只需半個小時就能判斷出水中藻類情況,供大家參考借鑒。

一、目的

1、判斷藻類豐度
2、判斷藻種類型

二、操作方法

第一步:備瓶:取空礦泉水瓶1個,去除外包裝,清洗干凈;
第二步:取水:在距離塘邊約2米處、取表層10-20公分和中層40-70cm處塘水各一半,灌滿瓶子,密封;
第三步:曬水:將瓶子置于陽光下,根據(jù)光照強度,暴曬15-30分鐘。

三、判斷標準

1、藻類豐度判斷

A、若氣泡數(shù)量多,則表明藻類數(shù)量多;
B、若氣泡數(shù)量少,則表明藻類數(shù)量少;
C、若沒有氣泡,則表明基本無藻類。

a2014063017125541

 

2、藻種類型判斷

A、若氣泡小,則表明是小型藻類,如小球藻等;
B、若氣泡大,則表明藻類個體大,如綠球藻等。
C、若氣泡集中在瓶子上端,則表明水體中藍藻為優(yōu)勢種群;
D、若氣泡集中在瓶子下端,則表明藻種老化嚴重;
E、若氣泡分布均勻,且在中層比較豐富,則表明藻類代謝正常,藻種較好;

四、實驗來咯

實驗一:氣泡個體較小,氣泡分布在瓶的中上部分,且瓶頸處氣泡數(shù)更多。該塘藻類多,以小型藻類為主,上端氣泡多,有多量藍藻的可能。

2014063017130242


實驗二:細小的氣泡較均勻地分布在瓶子的上、中、下層。該水塘藻類代謝正常。

2014063017130783


實驗三:氣泡小且多,氣泡大多集中在上層,緊貼瓶身。水中藻類豐富,藍藻為優(yōu)勢藻類。

2014063017131260

Related Posts

同是Omega-3來源,微藻可否替代魚類? Read More

池塘里的高溫生存戰(zhàn)!微藻如何帶著魚群逆風(fēng)翻盤

當夏日高溫把池塘變成 “熱水鍋”,魚群急得團團轉(zhuǎn)時,水中的 “綠色智囊團”—— 微藻,正悄悄上演一場 “自救 + 帶飛” 的神級操作!這些微米級的小生命,用三個硬核操作扛住熱浪,還順手給魚群搭起了 “庇護所”,堪稱自然界的最佳隊友!…

Read More

海洋酸化對微藻營養(yǎng)價值及魚類攝食行為的影響

海洋酸化是因海洋吸收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CO?)引發(fā)的海水 pH 值持續(xù)下降現(xiàn)象。自工業(yè)革命以來,海洋表層 pH 值已從 8.15 降至 8.05,氫離子濃度增幅達 26%。據(jù)預(yù)測,至 2100 年,海水 pH 值將進一步下降 0.14-0.43 個單位。這一過程主要由人類活動排放的 CO?驅(qū)動…

Read More

當極端天氣來襲,水中的“綠色衛(wèi)士”如何守護魚蝦?

水產(chǎn)養(yǎng)殖場里,魚蝦們原本生活在精心設(shè)計的“水循環(huán)樂園”中——這里有微藻組成的“凈化小隊”,負責清理污水、提供氧氣。然而,極端天氣就像不請自來的“破壞狂”,打亂整個系統(tǒng)的平衡。微藻,這群不起眼的綠色小生物,究竟如何扛起抗災(zāi)大旗?…

Write a comment